“上面千條線,下麵一根針”,一方面,基層公務員難和煩需要制度紓解,另一方面,公務員個別不負責的案例挑戰輿論神經。怎樣看待這種現象?下周日,全國152萬考生將征戰國考,爭奪1.9萬個飯碗,其實,這種狀況早在1931年就出現了,不妨回頭去看看。
  【一頁歷史】
  民國“公務員”考試連考7天
  1931年7月15日,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舉行了轟動一時的第一屆高等考試,也就是首屆公務員考試。民國的第一次“國考”在原中央大學、南京中學(今東南大學、寧海中學)進行。
  當年的考試院大門口也有警衛,不過警衛並非荷槍而立的士兵,而是身著古典服裝、身佩寶劍的武士。
  跟現在的國考一樣,民國公務員考試也十分火爆。考試院規定“大學畢業,均可應考”,即在公私立大學、獨立學院、專科學校畢業的拿有畢業證書的大學生都能考。不過,當年的報考程序要比現在複雜得多,要經過報名、體檢、資格審查等。據史料記載,當年的這場考試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趕考,共有近3000人報名,但最後僅錄取100人,淘汰率高達97%。據記載,這100人中,曾有工作經歷的占到40%,平均年齡在27歲到28歲,合格者中沒有一名女性。
 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只有一天的時間,而當時需要連考7天,凌晨4點就進考場,6點開考,每門考3小時,一天考兩門,在考場內每天要坐上6小時,一連7天均是如此。
  考試內容更是複雜,比如普通行政人員,要考12門,包括國文、民法、刑法、行政法、中國近代政治史、財政學、勞工法等;外交官領事官還有專業科目測試,要考英語或法語。除了筆試,還有口試,考生要進行兩次或一次專題演說,每次以15分鐘為限,目的是測試這些人的口才、態度和擔任管理、領導工作的才能和經驗。
  【一種聲音】
  人民日報:
  基層公務員因負面個案被污名化
  對上,他們要承擔硬任務,一件都不能也不敢掉以輕心;對下,既要約之以法,更需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。於是,“難”成了普遍的工作狀態。
  因為難,所以煩。一面是工作的壓力,一面是冷嘲熱諷;一面是飛漲的物價,一面是不高的工資;一面是攀援的渴望,一面是逼仄的升職空間……此外,還有基層公務員喟嘆,自己有時是上級機關的擋箭牌、群眾發泄不滿的出氣筒,有時是突發事件的滅火器、危機公關的犧牲品。尤其是那些剛入此行的年輕人,飛揚的青春要面對瑣碎的現實,機械的重覆工作難免帶來內心的徘徊,“煩”有時成為他們的一種心態,也就並不奇怪了。正因為這樣的難和煩,少數基層公務員陷入價值迷思,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。而個案又讓一個群體在輿論場中被臉譜化,甚至被污名化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更需給基層公務員以理解而不是誤解;以尊重而不是漠視。
  【一種選擇】
  最牛丈母娘:
  “我的女兒只嫁給公務員”
  “我和小刑(化名)是準備結婚的,但提親卻被準丈母娘回絕,小刑懷孕都快3個月,但11月10日她媽突然把她拽去醫院要做人流。”11月11日,濟南的小張向記者哭訴了自己的遭遇。玩網游的小張給記者出示的存摺顯示,他並非不務正業,相反比大部分濟南本地白領,甚至公務員收入還要高。記者通過小張聯繫並見到了這位“傳說中”的丈母娘劉阿姨,但她拒絕接受採訪,只留下一句話,公務員多好,我的女兒只嫁給公務員。 劉阿姨表示,女兒一定要墮胎,不能留下這個禍根。在濟南地區貼吧上,記者看到有不少網友對此事非常氣憤,建議要“人肉搜索”出這位阿姨。
  據新快報、人民日報、新消息報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公務員往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y99yyak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